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继续保持稳定 -威尼斯5994

2018-11-21 09:46:00 来源:金融时报

  鲁网11月21日讯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三季度末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针对不良率连续三个季度小幅上涨,专家分析认为,银行信用风险仍保持稳定,也有足够的处置和核销能力,不必过度担忧。

  资产质量仍处于稳定状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分析认为,虽然不良贷款率仍有小幅增加,但不良贷款绝对规模增加幅度下降明显,且拨备余额和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资产质量仍处于稳定状态。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6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7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0.73%,较上季末上升2.0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同时,赵亚蕊也表示,随着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不断拓宽和利润增速逐步回升,商业银行具备更充足的财务资源来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与核销。

  据银保监会披露,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综合运用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较大规模的核销处置,是当前商业银行降低存量不良贷款,推动不良率企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赵亚蕊称。

  不过仍需关注的是,部分银行后续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的压力犹在。

  客观看待民企风险

  除了当下的资产质量外,目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担忧包括对民企的支持是否会形成新的不良。

  实际上,业内已形成共识,即支持民营企业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消除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隐形壁垒,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但过于行政化和运动式的方式则不可取。

  此前针对外界各种争议,银保监会相关人士回应称,“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而是方向性的指标,也不会对单家银行提出要求,将考虑银行差异化发展。同时,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银行的信贷标准皆不能放松。

  不过,客观上民企的风险相对突出,如何在支持其健康发展的同时,保证金融风险不外溢,成为金融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对于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的超额风险,目前已经有一定的配套措施来帮助吸收。例如,国家层面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地方也开始建立纾困基金。在这种背景下增加民企信贷,并不一定会导致银行风险上升或者违背市场规律。

  对此,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建议,实现国企与民企的“竞争中性”,更需要打破国企及地方融资平台背后的隐形刚性兑付。

  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缓解

  赵亚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相对复杂。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效应、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等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债务率较高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都可能形成一定的风险,另外,债券违约也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不良贷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成为金融风险重点防控领域。应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多领域交叉风险的发生和传染。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等操作环节健全管理,优化流程,堵住“疏漏”。同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综合运用现金清收、重组重整、打包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处置风险资产。此外,需要尽快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

责任编辑:王雅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