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敏捷机制:渤海银行的风控哲学 -威尼斯5994

2019-12-31 09:28:00 来源:鲁网

   鲁网12月31日讯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像银行一样害怕风险,尤其是仍在经历去杠杆、去表外和清理影子银行的中国银行业。

  无论这家银行是国有五大行还是股份制、是同业之王或者零售巨擘,他们的经营核心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风险管理。

  到底什么才是银行的护城河?多变的商业世界并没有提供“躺赢”公式,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核心的竞争壁垒一定是围绕减少风险而建立的。

  从这一点来看,渤海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已建立业界领先的垂直独立风险管理模式,为护城河挖掘了深厚的河床基础。

  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不同以往:同质化竞争、压缩表外杠杆、成本抬升、用户分流、利差也在不断缩减。

  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下,渤海银行又举全行之力,借力金融科技和组织架构的革新,破除前中后台的信息隔阂,再造出敏捷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效能,改进客户体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向零售银行、开放银行和敏捷银行转型。

  再造风控:从被动向敏捷进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将借贷下沉至更细分的市场,以及小微业务频次快、金额小的风险特性,传统的风控体系逐渐暴露出被动迟缓的弱点。

   为了应对变化的借贷群体和环境,渤海银行的管理团队在经营实践中,依托大数据和先进的风险控制科技手段,把风险管理要求、规则融入到了业务的全流程,并将其系统和体系化,建设出一套“自动、实时、精准、敏捷”的智能风控体系。

  自动,即提升管理流程的线上化、系统化、数字化水平,并自动化对接客户需求和金融服务场景,实现全流程的高效流畅运转。

  实时意味着对市场机遇和风险信息进行快速捕捉、实时响应。精准则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定位目标行业、目标客户,精准匹配服务方案,精准采用风险防控措施。

  敏捷的内涵则更加广阔,要求实现组织体系的敏捷协同、合作共赢。在推动和落实业务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与业务的充分协同,制定统一明确的风险战略和业务策略。

  只有将自动、实时和精准融入所有风控步骤中,才能实现最后的敏捷反应。

  敏捷并不简单,自动、实时和精准都是微观的操作方法论,属于术的层面,而敏捷则要求从上至下的价值观和体系革新。

  可以说,敏捷机制才是渤海银行的风控哲学。

  保持敏捷之外,还要主动介入。在保持风险管理垂直独立的前提下,渤海银行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前期主动介入业务,参与设计产品方案,及早提出风控意见,促进风险审批人员准确把控业务风险的主动性。

  打通部门壁垒

  “敏捷机制”的灵魂在于“持续迭代”。为主动适应宏观经济长期保持中低速增长和强监管的大环境,打造“敏捷、主动、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渤海银行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客户识别和评级能力,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迭代升级。

  持续迭代首先要求银行内部进行协同合作。

  众所周知,银行内部之间藩篱颇多,部门各有利益考量、前中后台的信息彼此并不透明。

  为了促使原有的部门体系适应敏捷机制,渤海银行将原来分置于前中后台的信息壁垒打通,实现共享。

  如此一来,一则有利于审批人员了解授信条件在业务落地后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审批策略,二来也利于放款审核人员及贷后监控人员充分理解批复条件的设置要求,进一步提高放款审核效率,增强贷后监控效果。

  管理风险等于管理资产质量

  无论金融产品如何千变万化,银行主要管理三种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其次是流动性风险,最后是利率风险。

  而信用风险则是所有贷款业务的核心部分,这种风险常常以坏账或者不良贷款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没有任何一个银行的管理层能聪明到预测坏账从何而来,但是一个出色的管理团队可以描述出这种趋势,并依托组织革新和科技工具,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最大化地减少坏账和不良。

  经过渤海银行管理层的一系列改革与经营实践,他们的风控努力也在资产质量上得到了回报: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78%,较年初降低0.06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5.1个百分点。显而易见,资产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如果要总结渤海银行的风险管理打法,核心是主动敏捷的机制,落地手段是革新组织流程与扩充科技工具箱。

  从组织架构上,基于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协同风险管理与业务,制定统一明确的风险战略和业务策略;从部门上,将原来分置于前中后台的信息壁垒打通,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从方法论上,依托大数据和风控科技手段,打造线上的自主风控体系。 (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徐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