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热议资管新规实行后银行理财转型:作别“保本”迎“净值” 业内担心转型太快致客户流失 -威尼斯5994

2018-07-18 10:00:00 来源:证券日报

   

  7月1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目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预期收益产品占据主流、产品同质化较强、负债端成本高企不下、刚性兑付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特点,资管新规后银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将迎来较大转型。

  转型阵痛

  《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放缓,产品秉承低风险配置思路,产品结构再优化。全年为投资者实现收益11854.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收益增幅21.30%。

  而由于资管新规的发布,我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面临转型。潘光伟认为,资管新规在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和投资者分类、净值化管理和价值计量等方面将打破现行的产品形态、产品体系和客户分类,银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将迎来较大转型。尤其是当刚性兑付不再成为投资者考虑的关键因素时,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将被及时反映,财富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聚焦财富增值管理。

  而对于资管新规后,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问题,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丽杰提出,如何承接原有保本型理财客户是一个重要问题。她认为,市场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管新规发布后建设银行推出了一年期到三年期的产品,发现客户的接受能力很低,对于一年期以上的产品,很多客户不考虑。

  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王飞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大部分客户只能接受风险小,波动低的产品,高风险产品农行也在做,卖的并不好,“未来是客户驱动型还是产品驱动型的体系还要继续观察,但是银行资管差异化是肯定的,银行普遍会以固收产品为主”。

  《报告》认为,银行理财作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中流砥柱,是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首选,发挥着普惠金融的作用,是实现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但是也意味着银行理财作为规模最大的资管机构,其客群较为分散,以储蓄型人群为主,这类群体对银行自身品牌和信誉比较依赖,银行理财出于各种原因无法真正摆脱刚性兑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达了对银行理财客户流失的担忧。他认为80、90后是在线理财的主力军,相较于银行理财,在线理财或可实现更高收益、资金进出更加便捷,符合年轻一族的投资习惯,此外,中老年客户接受度面临不确定性,多数银行理财客户已经普遍习惯预期收益型产品,对于净值型产品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和窗口期。

  此外,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客群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判断能力较为欠缺,短期难以全面推广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教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无法一蹴而就,且需要考虑快速转型可能引发客户大幅流失,并导致产品流动性风险以及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

  根据资管新规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对此,南京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张兰表示,独立子公司以后,最大的挑战是和母行的分家,未来投资决策要和母行隔离,但本身又希望得到母行的渠道支持,此外,独立之后流动性管理对于资管来说也是挑战。

  类货基产品大行其道

  多位资管负责人表示,未来产品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是类货币基金产品,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低风险、高流动性金融产品。

  此类产品第一个特点是采取净值化运作模式,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化要求。实际运作来看,银行基本做到每个工作日发布产品净值或万份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率等。此外,产品申购赎回灵活,交易时间申购赎回t 0。产品高流动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目前来看,银行类货基产品收益要远高于余额宝。《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银行在售的类货基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基本均在4.0%以上。

  而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为3.53%,万份年化收益率为0.9475。尤其近四个月以来逐渐走低,在收益上已经被银行理财产品远远甩开,不过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五万元的门槛,仍把许多投资者挡在门外。

  《报告》提出,银行资管要重新部署产品体系,将净值型产品作为产品转型的长期目标,全面满足净值型产品转型的新规要求、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客户需求和参与国际同业竞争的客观需求。

  同时,要研究发挥内部fof模式在稳定净值表现、专业化管理、双重风险分散、多元化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平稳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此外,还要不断优化产品转型的配套措施,加快完善债券、非标、长期股权等资产的估值规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王雅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