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纺织入列“十强”——山东举“轻”若“重”为哪般? -威尼斯5994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科学谋篇布局,一员“大将”加入新旧动能转换主阵地引发高度关注: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新增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行动计划;4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发布会解读《现代轻工纺织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现代轻工产业同等享受“十强产业”各项政策,并将以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科技研发创新提速等六大行动加速其高质量发展。
“十强产业”涵盖山东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现有基础并紧扣科技与产业变革趋势,精准谋划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与突破口。同时,新旧动能转换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当动能转换进入“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年份,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这一举“轻”若“重”之举,恰是山东努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的写照,也是山东全力以赴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的务实之措。
在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中,食品产业规模总量及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产业涵盖了所有细分门类,造纸产业涵盖了上中下游三个完整环节。2021年,全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859家,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体量庞大、品类丰富、配套齐全,意味着产业链、价值链一个环节的创新可在另一个环节快速应用转化,从而激发出创新叠加效应。
再看出口:2021年山东纺织服装、食品农产品、家用电器、家具等现代轻纺产业实现出口4087.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2%——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这意味着,企业应对复杂环境与多变预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可见,相比最初确定的“十强”,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不仅“内外兼修”,从“体格”到“内涵”也毫不逊色,可进一步夯实山东产业发展“稳”的基础。
另一方面,区别于能源、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轻工纺织业因涉及到衣、食、住、用等领域,与普通消费者关系更直接更密切,还是一个面对疫情考验会有多重独特表现的行业。
去年以来,疫情叠加原材料涨价、断供等不利因素,让制造类企业备受煎熬,但实际上,ppi向cpi传导有个过程,不少成本负担一段时间内还滞留在生产体系中,尚未完全释放给消费端。而轻工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的功能一直比较突出。稳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稳预期,轻工纺织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对这一产业予以高度关注并认真做好政策供给和储备。
在疫情发生以来诸多恢复经济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在能做、善做的事情中增强控制力,用“已知”与“确定”对冲不确定;另一条经验则是,想实现稳,光守是守不住的,得在求进中争取更好结果。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小家电、家具……听上去不如满足更高层次社会需求的重工业产品那么高大上,对稳增长、保民生、扩需求、稳外贸等的作用却一点不“轻”。将这一山东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加入“十强产业”政策池、资源池予以重点保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实际上,取向清晰的六大行动“组合拳”,已充分诠释了山东将如何举“轻”若“重”: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和瓶颈,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行动计划拿出的都是实打实的招数: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行动,瞄准优化产业生态,其中“链长制”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相关政策、资源向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行动,则源自山东做强“十强产业”中一直采取的“人工智能+优势产业集群”战略,借此,轻工纺织最传统的产业也将跑出科技“加速度”。
举“轻”若“重”,是为了更好地举重若轻。产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载体,对山东来说更是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独特优势。遵循国家战略导向,山东实干笃行、稳站稳打,努力在更多国家有需要、自身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塑强“领跑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正加速向科技、高端、时尚、绿色方向转型,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定能为山东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进”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