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威尼斯5994

2019-12-12 09:48:00 来源:金融时报

  鲁网12月12日讯 “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基本方针。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但受到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今年金融风险也有所暴露。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下,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及时“精准拆弹”;对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主动措施进行逐步化解,实现“慢撒气、软着陆”;对体制机制性不足,持续推动监管改革,弥补监管短板;对将来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强化日常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各类风险处置预案。同时,在风险化解和处置过程中,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适时预调微调,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保障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

  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细排雷 补短板

  “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金融系统按照中央确定的思路和举措,落实攻坚战各项任务措施,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这种成效是多方面的。例如,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企业降杠杆、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积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不久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目前,存量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释放。2017年至今,金融业压缩了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严厉打击了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总体来看,金融领域的“野蛮生长”现象得到了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转向收敛。

  资本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也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9月,证监会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就提出,要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目前这些均有条不紊推进中。

  与此同时,一些细分领域的风险也有所缓释。近年来,金融行业效率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而大大提升,但一些新的风险形式也进入人们视野。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告诉《金融时报》记者,2019年,金融科技领域防风险更多地从底层着手,如大数据产业以强监管为抓手净化数据土壤、强调产业层面的统筹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征信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以攻为守、扶优限劣,在产业层面持续推动科技向善,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经过近期的集中清理整顿,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防风险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他谈到。

  此外,监管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工具和提高对新金融的包容度。近日,央行宣布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风险机构稳妥处置

  相比2018年企业债务违约引发的风险,2019年,各方高度关注的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情况以及一些问题机构的风险处置状况。

  5月2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依法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除此之外,恒丰银行改革重组,锦州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这几家银行风险暴露的背景是,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到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在风控和经营模式上的缺陷开始暴露出来。

  “对包商银行风险的化解,目前看比较成功,没有让单一事件转化为行业性、系统性的风险。”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监管部门对包商银行的债务采取了区别处置,充分体现存款保险制度的效果,保证了储户利益,同时在此过程中,还打破各方关于国家对风险过度兜底的幻想。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认为,包商银行事件之后,市场上开始对信用风险有了分层定价,这是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对市场的平稳运行有积极作用。

  “金融业发展过程中,风险并不可怕,但风险没有被识别其实是比较危险的。”徐高强调,当下大家对风险有了更准确的定价,定价也会反映到市场行为上,最终风险反倒下降、可控了,这样的机制有利于降低市场上整体风险度,有助于市场稳健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防范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四道防线”,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及时稳定了市场信心,对保持货币、票据、债券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好防风险与稳金融的“平衡木”

  可以说,防风险很大程度发挥了“稳金融”的作用,在“稳金融”背景下,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特别是普惠小微贷款,前三季度累计新增1.8万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这表明在防风险的同时,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金融风险依旧值得关注和警惕。

  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风险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对此《报告》提到三点:一是重点领域风险仍然较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规模大,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可能在某些区域显现,并可能传导至金融机构。二是重点机构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存量风险仍然比较突出。三是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交叉传染可能性加大。

  在鲁政委看来,中小银行依旧值得关注。“下一步,最主要的是要不断促使中小金融机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他认为,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对外决定了它的风险偏好,对内决定了风控体系的有效性。他建议,政策方面要为中小银行提供资本补充的条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下一步维护金融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点工作和任务,《报告》也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既要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也要把握好度,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其次,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要继续把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加强监管协调,合理把握执行力度和节奏,确保资管新规稳妥有序实施。

  当然,提高监管的前瞻性、预见性,对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至关重要。对此,梁涛提到,监管部门要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不利情景下的压力测试,制定有可操作性的风险应对预案。要“把问题讲得严重一些,把风险应对准备措施做得更充分一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责任编辑:张铭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