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威尼斯5994

2019-10-09 10:31:00 来源:金融时报

  鲁网10月9日讯 商业银行助力实体、回归本源有望迎来更充足的政策支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资本金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水分与土壤的关系,有了充足的资本金作为“源头活水”,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浇灌至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回归本源、服务本地是当前紧要调整目标,资本金更是其下沉重心、专注主业的保障,也是抵御资产质量下滑和不良贷款攀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会议提出,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近期,监管部门多次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从宏观上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导致资本承压,通过多渠道充实资本金,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导致一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加大了资本消耗。从微观上看,近年来,银行根据监管要求推动表外业务回表,一些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理财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上述操作都会较多地消耗资本金,加之不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下行通道。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可见,银行“补血”迫在眉睫。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运用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等政策手段支持银行“补血”。值得注意的是,广大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仍然较大,且补充渠道有限,多依赖增资扩股。因此,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需要继续拓宽、工具需要更加丰富。这也是会议着重提出“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并把重心落在中小银行的原因之一。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需要把握住银行资本补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达标,但结构存忧。具体表现为,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高,与监管最低要求间的距离在缩小;资本充足率在银行之间也出现了“大小分化”,大型银行资金实力强、资本补充渠道多,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并且,由于补充工具短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其他一级资本占比偏低,而其他一级资本吸收损失的效果较之二级资本更好。

  在资本充足率之外,银行资本金的结构同样重要,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需要更多关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应当完善和改进现有资本补充工具和渠道。通过广泛研究,让上市银行找到留存收益与股东分红之间的平衡点,增强留存收益这个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工具的有效性,畅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还需做“增量”。应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工具,丰富银行的可选工具。引入基金、年金、保险等多种主体参与银行的增资扩股,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成为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投资主体;支持国内商业银行登陆境外资本市场,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只有为银行注入充足的“资本活水”,且不同规模和实力的银行能够走上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各个层次的商业银行方能抵御风险、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商业银行的回归本源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王雅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