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六连降 短期难回暖 -威尼斯5994

2018-09-14 10:36:00 来源:北京商报

  鲁网9月14日讯 在货币政策趋向流动性宽松、资管新规落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不断下滑。数据显示,8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1%,较7月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这已是自今年3月以来理财产品月度平均收益率的六连降。而在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会出现明显回暖。

  六个月内跌幅约5.6%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今年2月达到高点之后掉头直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8月402家银行共发行了8981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8家,产品发行量增加444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1%,较上期下降0.11个百分点。

  对比今年2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平均4.88%的收益率,在过去的6个月内,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了0.2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5.6%。

  进入9月,收益率的节节下行趋势仍未出现改变,据统计,在9月1日-7日期间,银行发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环比上一周减少0.04个百分点。

  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的连续下行,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使得理财产品呈现收益下滑的趋势。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产品收益自然会下滑。另一方面,高收益非标资产的不断到期使得产品收益随之下滑。

  于康进一步表示,非标资产是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主要收益贡献来源,伴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相继出台,在非标投资方面虽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但监管意在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导向十分明确,虽然银行可在过渡期内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但受制于非标投资总体规模和期限的要求,非标资产投资的难度加大,原有主要收益来源难以得到保证,产品整体收益水平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也是意料之中。

  明显回暖无望

  理财产品收益下跌已成为趋势,在货币政策与资管新规的双重影响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于康认为,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下半年中国经济,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预计下半年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的状态,资金成本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由于稳健性理财产品的投向多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等品种,因此收益率的高低与市场利率的变动密切相关。

  除了理财产品外,近期货币基金、互联网“宝宝”系产品的收益率均不乐观。据统计,8月31日-9月6日的一周内,互联网“宝宝”的平均收益率为3.32%,已连续九周下跌;货币基金收益率为3.08%,即将突破3%整数关口。

  融360金融分析师杨慧敏也指出,9月面临季末mpa考核、地方债发行量增加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各方面的压力,市场流动性或会比8月略紧,所以银行理财收益率有望短暂反弹,但货币政策仍保持宽松,银行理财收益率整体趋于稳定,并不会出现大幅回暖现象。

  资管新规施压

  另一个对理财收益率产生影响的便是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在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压降理财业务规模,并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例如,中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余额较去年末减少8.4%;建行减少6.6%;农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规模较去年底减少722亿元至15083亿元。

  净值化产品的发行力度则明显提升。其中,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值型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超200%。民生银行个人客户净值型理财产品销量接近上年全年的26倍。

  于康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正处于转型过渡期,净值化转型要求下,为了控制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银行在风险与收益平衡方面,会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投向保守类型资产,严控产品风险的同时就会舍弃一定收益空间。

  于康表示,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从银行的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与考察,并关注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后再行购买,甚至需要用以往评估公募基金的方式评估银行理财。(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责任编辑:王雅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