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扫楼地推”让筹款变味 平台:回炉学习 -威尼斯5994
鲁网12月4日讯 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元,末位淘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一些地推员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见11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
如此营销操作合适吗?目前,上述平台已有回应,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即日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定服务,回炉学习。
对发起人的筹款,相关平台打出的标语为“筹款不收手续费”。这就引起公众的疑问,其靠什么盈利?一来,上述筹款平台的官方信息显示,其累计筹款金额多达200余亿元,资金沉淀会带来部分利息;二来,平台以自动跳转或链接的方式引导用户购买商业保险;三来,上述平台于2019年3月1日起开始收取管理费,管理费为每期分摊互助金总和的8%。
其创始人兼ceo曾表示,该平台通过“众筹 互助 商保”,搭建起了“事前保障 事后救助”的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其并非公益组织,而是以公益为旗号,吸引大量爱心用户后,再通过其它方式流量变现,实现商业获利,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机构。在其搭建的保障体系里,公益筹款起到了宣传效果,并担负了引流作用。理论上说,平台上的筹款发起人越多、筹款额度越高,爱心用户也就越多,流量变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这一商业模式的设计下,其为了实现盈利,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从激烈竞争的线上,延伸到线下地推,亦是情理之中的事。问题是,营销推广不能偏离其公益的初心和承诺,放纵地推员乱作为、放松信息审核、善款用途信息不透明、编造悲情故事等,都将使其陷入消费爱心的指责和质疑中。
近年来,网络募捐平台不时爆出“诈捐”事件,引起舆论关注。人们纷纷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募捐乱象的整治,规范平台的募捐行为。近日,有“水滴筹”求助者因隐瞒财产被判全额退款退息,这说明“诈捐”行为终将被法律追溯,亦提醒相关平台必须加强信息审核力度和实效,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竭力保证募捐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否则不仅会消耗公众的耐心与爱心,还可能断送平台的发展。(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