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小心掉进这些“双11”网购陷阱 -威尼斯5994
鲁网11月3日讯 尽管11月11日尚未到来,但各大电商“双11”促销活动早已开始。已有消费者开始整理网络购物车,为即将到来的“双11”做准备。消费者常常被商家和平台公布的亮眼数据所吸引,但是,“双11”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峰期。
“电商专供,先涨价再打折等猫腻,都是电商促销的常用手段。”济南一家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姜世刚日前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根据近年来受理的“双11”网购投诉热点,提醒消费者谨防网购陷阱。
别被“电商专供”蒙蔽双眼
今年是新零售落地后的首个“双11”,而新零售的主要场景就是线上线下打通。以前消费者在购物时,常常习惯线上比价、线下验货,寻求最高的性价比。然而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发现在电商的促销活动中,线上线下基本找不到同款产品,而专供线上销售的产品则常常被定义为“电商专供”,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通过比较获得实惠。
姜世刚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所谓“电商专供”商品,是指生产企业专门为电商打造且只在网上交易平台流通,与实体店销售产品型号略有差别的产品,其特点是只在网络上销售和价格优惠。该类商品通常按照实体店的某种产品型号做出某些改动,所以通常会较实体店价格低一些,其中部分产品为了节约成本质量会差一点。
“就拿常用的抽纸来说,同样是某厂家的产品,同样的3层300张,线下的价格可能是9.9元三包,而通过电商购买可能是6.99元三包。”姜世刚解释道,“价格之所以差别这么大,一方面是因为渠道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纸张大小和厚薄不同。线下的纸张产品,在厚度和大小上肯定比电商平台的好一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不过对于商品的型号编码等存在的细微区别,消费者不仔细观察很难辨识。
在曹磊看来,“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曹磊提醒道,“消费者下单前要仔细查看商品的介绍,并保留下单凭证(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的聊天记录等),遇到消费纠纷凭此维权。”
“定金”“订金”
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
预售模式成为促销主流,是今年“双11”的一大改变。的确,在经历了多次网站无法进入,支付不成功等系统问题后,预售模式或利于解决“双11”当天由于流量过大而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利于商家进行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及备货。不过预售模式也存在陷阱:商家开始玩起“定金”与“订金”的文字游戏。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所谓预售,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让消费者提前购买,“双11”当天支付尾款,随后发货。然而商家也在预售环节玩起了花样,各类眼花缭乱的预售活动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曹磊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商家预售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虽然不少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
正如曹磊所说,经济导报记者通过预售购买的一款产品就是先预付了10元定金,尾款将于“双11”当天支付。而且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天猫“双11”活动页面,几乎所有参与预售的商品都是采用的“定金”而非“订金”。
“消费者网购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和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等资料。”姜世刚表示。
促销优惠要看清
各电商平台的宣传促销正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促销活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智力”,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等,让消费者“傻傻算不清”。
“我看好的一辆童车原来卖399元,结果‘双11’搞活动,价格标到了599元,然后再打折到398元,看似活动力度很大,但实际上就便宜了1块钱。”1日,济南市民英丽娜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是早前就关注过这个产品,还真以为促销力度很大呢。”
这并不是个例,济南市民王女士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给孩子看好了一件衣服,‘双11’也是通过先提价再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实际就比平常售价便宜了5元钱。”
经济导报记者查询了此前曾购买过的一款热销的腊肠,发现该产品也存在先提价后促销的情况。现在该腊肠的专柜价为218元,促销价89元,而“双11”价格为62元。但在今年9月份,经济导报记者曾以69元的价格购买过该产品。如果没有买过的话,可能认为优惠幅度很大(便宜了27块钱),但实际上只比平时便宜了7块钱。
姜世刚说,“双11”屡屡创造销售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优势,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11”当天,价优也是吸引消费者“剁手”的主要因素。而为了制造“双11”的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成为电商行业的“潜规则”。
据姜世刚介绍,先涨价也不是随随便便涨价。“一般来说都是将售价调整到专柜价或者建议零售价,因为如果涨价超过专柜价或者建议零售价有可能会被处罚,只要是没超过就可以说得过去。毕竟以前的价格也是促销价。”姜世刚笑着解释说,“算是打个擦边球吧。”
“如果全场真是实实在在的半价,‘双11’那么大的货量,商家不得赔死?想想就知道,大部分商品所谓的五折、半价都是先提价后打折的。”姜世刚说,“要进入活动是有门槛的,比如折扣必须达到五折、必须包邮等,要达到这些让利,只能先将价格提高然后再降价,实际上最终的价格和平时相差无几,羊毛终究还是出在羊身上。”
“面对商家的轮番促销广告,消费者要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并与‘双11’价格进行对比,了解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对于一些不需要的产品,即使力度再大也不能‘剁手’。”姜世刚建议,“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网络购物证据,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购物页面截图、购物票据凭证、快递单、发货单或送货单等,一旦发生问题可据此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拨打12315投诉。”(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 2016-07-08
-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