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哥“套路”深:烟台30名大学生陷“名校贷”骗局 -威尼斯5994

2017-07-06 13:36:00 来源:水母网

   

   

  40多万元的赃款全部返还至30名学生手中 

  鲁网7月5日讯 烟台某高校大学生小张(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帮师哥闫某刷了一次单,却背上了不轻的债务。和小张一样,前段时间,这所高校的其他29名大学生,也同样陷入了“名校贷”骗局。7月4日,烟台莱山警方将追缴的40多万元的赃款全部返还至30名学生手中,学生的损失全部追回,犯罪嫌疑人李某、闫某、初某、孙某已被检察机关移送起诉。 

  今年3月15日,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黄海派出所接到辖区某高校20多名学生集体报案,称他们被自己的同学李某、闫某以办理“名校贷”贷款的名义共骗去人民币30多万元。案情重大,黄海派出所民警立即对此案开展调查,根据被骗学生提供的情况,民警很快找到了嫌疑人李某和闫某。 

  学生骗学生,骗走这么多钱,还真是不常见。在侦查过程中,民警查清了两人骗取学生钱财的关键点。李某,辖区某高校学生,平时喜欢摄影,是校摄影协会的主力,经常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拍照片、视频。因为这个关系,李某结识了同样爱好摄影的闫某。都说摄影这个爱好很“烧钱”,大学生活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仅靠着家里每月给的生活费,两个人可“烧”不起昂贵的摄影设备。 

  2015年12月,李某认识了从事网络贷款业务的初某和孙某,向两人申请了“名校贷”“花儿朵朵”等多个网络贷款,暂时解决了“个人财政赤字”。之后,李某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四处以打欠条借钱的方式,找同学办理网络贷款,再用后边贷款的钱还前边贷款的钱。至2016年9月,李某共欠同学借款40余万元。 慢慢的,即便是拆东墙补西墙,李某也很难还上钱。不敢跟家里人说,也不能再去找同学借。窘境之下,李某便萌生了一个“生财之道”。利用闫某在学生圈的活跃度和知名度,让他去找同学以帮忙“冲业务量”、“刷单”为由,进行网络贷款。李某还说,贷下来的钱,每一笔都会给闫某提成,并且向闫某保证学生的贷款自己按时偿还,让他不用担心。闫某一听,这事儿有利可图,好像也不违法,也没有社会危害性,便满口答应下来。为了能让同学信服,李某还把初某和孙某发展进来,充当“操盘手”,同时给每个下载app刷单的同学,都能获得100-300元不等的“好处费”。 

  2016年11月,闫某便找到了师弟小张,称自己代理了一个app,只需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注册一下,就能帮他刷个单,充充业务量。在小张印象里,闫某是个不错的人,也是个值得信赖的师哥。所以,当闫某提出这一要求后,小张没过多迟疑,便答应了他。第二天下午,小张来到和闫某约定的教室,看到了同行的李某、初某和孙某。闫某简单介绍后,便让初某和孙某赶紧“干活儿”,把小张的信息录入,同时,还拿起手机,让小张录了一段视频,大致内容是“根据条款,本人自愿贷款1.5万元,如果还款日还不上……”这时,小张才反应过来,师哥闫某代理的是一个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贷款app,但关于贷款性质、贷款数额、偿还程序等,闫某却解释得模棱两可。这会,小张有点犯嘀咕了,担心出现问题,不再想帮忙。看出小张的迟疑,李某开腔了,“就是走个程序”,完事后,就在后台将他的数据删掉,不会留下任何记录。碍于同学情面,小张还是完成了贷款流程。 

  几天后,小张的银行卡里收到了一笔贷款。随后,闫某打电话让他把这笔钱转给自己。钱转给闫某后,小张认为,等闫某还了贷款,删了数据,这事就结束了,想到这,小张依旧没起疑,闫某也如当初承诺的将还款截图发给了自己,还给自己转账150元的好处,这更打消了小张的顾虑。直到今年3月,小张的父母和老师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和催款短信,催促小张偿还贷款,每月要还600多元钱,而且已经逾期三个月没有偿还了,信息反馈到小张有点懵了,这钱不是给了师哥闫某了吗,为什么还要让她来还款? 

  带着这个疑问,小张找到了闫某,已经得了利的闫某早就不管小张这回事儿了,把责任全部推到了李某身上。一个月需要偿还600多元钱,本来自己家境就一般,生活费刚刚够用,还有承担这么重的贷款,小张艰难的偿还了逾期的贷款后再也无力维持……。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民警提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贷款层出不穷,因互联网贷款资金使用灵活,审批程序简单,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目光,满足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大学生几乎无经济来源,亦无分辨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经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此,建议在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和维权意识,同时不要轻信贷款平台的诱惑,应在家长和正规金融机构的正确指导下理财和消费,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水母网)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
网站地图